咨询热线:0898-08980898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上博特展再现繁华丝路古道

添加时间:2024-11-27 10:05:04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商业之城”着重于呈现威尼斯这个繁荣的地中海商业和交通强国的政治与经济体制、航海贸易与制造业以及社会生活与文化;第二部分“双向交流”通过展品描绘海上航行的船只◆★■■★,陆上往来的商队与使节,展现双边贸易与交流★★◆◆,同时也引入马可·波罗这一旅行家的视角;第三部分“三都所见”即跟随他经过欧亚大陆的丝路古道来到元代都城,所见宏伟的都城建筑与元代的政治体制和商业模式;第四部分“世间熙攘◆◆★■★”展现江南的文人雅趣、日常生活、商贸经济,以及泉州古港的海洋贸易★★◆★、信仰交融;第五部分“远行者”,马可·波罗并不是孤独的行者,在他的同时代★■,东来西往的商人和使团、信仰者和艺术家络绎不绝,众多的远行者留下了关于政治文化、社会信仰和经济生活的记录◆★◆■,从这些历史文字中,各个文明皆有所长,并始终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次展览延续上海博物馆与意大利众学术文化机构硕果累累的交流经验,带领参观者循着马可•波罗书中所述,跨行世界两端。从元朝首都大都——即马可•波罗的汗八里(意为“可汗的都城”)也就是今日的北京——游历至威尼斯,当时欧洲最令人赞叹的大都会。

  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安缇雅表示,本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们回顾中意交流的历史★◆。这段历史长河,以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汉代和古罗马为源头,于13世纪至14世纪,在马可•波罗和其他著名的意大利商人、旅行家和宗教人士的探索中被重新发现,最终通过16世纪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获得蓬勃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将意大利和中国等伟大文明的“新奇事物”◆★★■◆■,提升到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和理解的高度,进一步开展宝贵的对话和卓有成效的交流。 ”

  威尼斯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际遇,使它成长为东地中海的航运与贸易中心。从各种版画以及货币■■◆、契约文书上■■■■◆,可以看出威尼斯的强大政治与商业影响◆■■◆,精美的玻璃器与纺织物显示出这里的手工业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蒙古人在北方草原的迅速崛起◆★■■■★,使大部分的亚欧大陆统治在同一性质的政治力量之下。他们保障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安全,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元朝的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恢宏的都城建筑给马可·波罗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马可•波罗并不是孤独的行者,在他的同时代,丝路古道上■★,东来西往的商人和使团、信仰者和艺术家络绎不绝,众多的远行者留下了关于政治文化、社会信仰和经济生活的记录,从这些历史文字中■■◆★◆,不难发现,各个文明皆有所长,并始终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展览以来自意大利和中国多家博物馆的精彩文物,为观众描绘出马可•波罗所处的时代面貌,期望通过展览构筑出的历史画卷★◆◆■★◆,能让大家直观感受到那个较早的全球化世界,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样貌。

  同时,为了让东西文化的“和羹之美”得以呈现◆■,展览以“圆”这个最能体现交融之感的元素作为设计基点铺陈而开,空间以两个主要的◆★◆◆“圆”为划分,碰撞、链接,寓意原本在东西半球被地域阻隔甚远的两地的交融与汇聚,该元素亦取自马可波罗游记★★。出生于水城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期间格外关注桥的存在。他在游记中称卢沟桥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展厅整多处采用桥梁的元素,并以《卢沟运筏图》的电子图作为呼应,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在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除展品外★■★,展厅还以影片及香氛等形式进行辅助展示■■■■★◆,调动观众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认知建立沉浸式体验。

  古代中国和世界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东西方先后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网络,联通世界贸易■★,传递文化思想,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13世纪至14世纪的中国海纳百川■■◆◆■、气魄非凡,彼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创造无数奇迹的强盛文明。出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中国生活了十七年(1274-1291),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流传后世的著作,其意大利语版名为《百万》,英语版常译作《马可•波罗游记》◆■,法语版名为《寰宇记》,本次展览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23日报道:为纪念著名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上海博物馆“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特展于今天在人民广场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30日。

  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文书、版画、丝织品、玻璃器、钱币、瓷器、书画等多种类型。其中意方展品多为珍贵文书,文字较多。为便于观众理解◆★◆★■■,策展团队做了许多阐释。因古籍珍稀,部分文书仅能以45-60°展示,因此展厅灯光也为保护文物适当调暗★◆◆★★◆。中方展品中,也有许多表现13-15世纪东西双方交流的文物,例如宋元时期的航海用具、商队塑像、贸易商品◆★■★■◆、宗教石刻、地图等。通过这些文物,观众可以沿着马可·波罗的脚步,走近一个个城市,看到外国人眼中的东方世界。

  此外■★■◆,上博文创围绕威尼斯飞狮、圣马可大教堂等展览核心视觉符号,融入帆船、运河、祥云纹、丝绸图案等元素◆◆★■★,采用简约现代的插画设计,结合中西方装饰美学风格,配合展览推出香氛系列、帆布袋等6款文创产品,以呈现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东西文明互鉴的意蕴。展览同名图录也同步发售■■★◆◆。

  3-0打爆黑马!巴萨5轮12分飙升第2■■★,36岁巨星双响:轰欧冠第100球

  日本一网友登山后夜宿山顶,随手一张照片引爆日网:离谱又震撼哈哈哈哈哈…

  展览侧重展现东西方文明对话■★★,新增更多珍贵档案材料和考古发现★★■■◆■,集合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与国内众多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在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威尼斯市政博物馆管理会、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佛罗伦萨国家中央图书馆和梵蒂冈图书馆的积极合作,以及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威尼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展览从28家中意文博机构中遴选出204件/套展品,为中国观众全面展示马可·波罗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往故事。

  这并非马可·波罗第一次“结缘”上海博物馆,早在今年4月,上海博物馆与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曾于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联合主办“马可·波罗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次,上海博物馆与意方策展人重新策划,充分基于中国文化语境◆★◆,对展览叙事、展品选择■★■★★、展陈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以“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为题于上海再次亮相。

  JDRead 联名款 MEEBOOK M8 电纸书 12 月 2 日首销,1399 元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元朝始终保持着对外开放的政治格局,与海外诸国频繁往来◆★★◆◆■。古代泉州有着优良的海港★■◆■■★,且江河网络也便于货物运输◆■,种种便利★◆◆■◆,使其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滨海城市★★。政府为管理方便,在泉州、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司。商业的发达,也使得此地多民族集聚■◆◆,信仰文化多元且共存互融★■★★。桥、船与商贸市集,唤起了来自威尼斯的旅行家对家乡的情感。马可·波罗一路行来,就是这样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态。